Category Archives: 思|Thinking

Présentation à Au Bord de l’Eau à Haikou

J’ai participé à l’événement organisé à Haikou par le Consulat Général de France, sous le titre Au Bord de l’Eau. Le titre de ma présentation est Un Océan Riche qu’un Royaume. En fait, c’est mon “début” de faire discours au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思|Thinking, 法|French | Leave a comment

吴映日 第四篇

一段15个钟头的飞行,写完一些工作,继续换脑子。 吴语中的唇音和唇齿音对应日语は的三行,具体说来:清辅音对应は行,浊辅音对应ば,外来语对应ぱ行。该规律适用于80%的情况。 p 对应は行。例:【吴】保證【日】保証 ほしょう;【吴】表示【日】表示 ひょうじ。对应汉语拼音方案b。 ph 对应は行。例:【吴】泡沫【日】泡沫 ほうまつ;【吴】批准【日】批准 ひじゅん。对应汉语拼音方案p。 f 对应は行。例:【吴】发展【日】発展 はってん;【吴】飞机【日】飛行機 ひこうき。对应汉语拼音方案f。 v 对应は行。例:【吴】奉献【日】奉献 ほうけん;【吴】烦琐【日】煩瑣 はんさ。普通话无此音。 b 对应ば行。例:【吴】爆發【日】爆発 ばくはつ;【吴】便利【日】便利 べんり。但不绝对。 注,此处p的发音类似于sport或者speak的p。 如有外来语或专有名词的情况,则日语会用ぱ行来拟音p, 在写这一段的时候,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情况:“拼音”一词,如是按照发音规则,应该对应はいいん,或者はいおん。但是,现在对应为ピンイン,即”pinyin”,而不是“拼音”的吴语映射。因此虽然包括吴语在内的各门汉语也都称该标音体系为”拼音“,“拼音”是1958年发明的方法,日语却按照北方话发音直接用了片假名,等同于其他西方外来语。也就是说,吴语对日语的影响,其实被定格在了古代,或者说近代以前。倒是近现代整个汉语的新词,很多都是直接来自于日语。考虑到上海等江南地区在近代的突出价值,说是日语直接通过吴语为现代汉语供给词汇,倒也说的过去。

Posted in 思|Thinking, 語|Languages | Leave a comment

自然向好海洋框架内部研讨会

WWF美国办公室正在牵头写一份海洋的旗舰报告,称为Nature Positive Ocean Framework,意在6月份的联合国海洋大会(UNOC)上发布。因此,美国办公室邀请了全球海洋组的多个负责人,以及几个国家的海洋项团队负责人到华盛顿。为期3天的workshop,绝对称得上是我迄今以来参加过的最佳三甲。 要讨论的内容,从技术上说,其实非常困难。全球已经有大量的针对政府、企业的工具和标准,例如TNFD,SBTN,GRI,等等,已经要求政府部门、企业、金融机构进行大量的汇报或者披露工作。这些已有标准虽有相似,但仍有不同,意味着响应这些倡导的机构需要准备不同的材料。因此我们不希望创造任何新的东西。新东西既不会带来实质性改变,也为各个利益相关方徒增工作。希望讨论的是,如何在已有的各类国际条约(GBF、BBNJ)、主流倡议的框架下,为企业提供指引,使其减少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这就对参与人员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必须既要熟悉这些国际条约内容,还要熟悉企业是如何影响生态系统的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如何为相关行业提供足够清晰的指引和建议,使其能够采取避免、减少、修复、促进等方法,改善海洋生态系统,我们这次涉及了海岸带、水产海鲜、航运等方向。 这个会议的引导也非常清楚,分了WHY、HOW、WHAT三天。“WHY”的这天,邀请了包括金融机构在内的4家企业来分享其对于nature positive的理解和努力,同时简单回顾了现有各类框架的大致思路。“HOW”阶段,大家开始考虑策略,即我们的受众为何要听我们的,以及到底我们能提供哪些额外的价值。第三天的WHAT,大家开始分行业设计可以要求企业转型的具体活动。当然,有一些行业已经比较成熟(例如渔业),而航运对于我们这些保护工作者而言又有些陌生。 参会的还有一些外部专家,有深耕业内的保护工作者(例如保护地规划工具Marxan的创始人),或者近似机构的负责人,还有一位斯坦福的博后全程高能输出,而且说的每个点都在理,实是大开眼界。 华盛顿可能真的太贵了吧,大家的宾馆都不含早饭,,所以每天8点钟集体到会议室,吃,早,饭。即使这样,我在方圆3公里内挑了最便宜的酒店,也要110USD……

Posted in 思|Thinking, 普|Mandarin | Leave a comment

2025年元旦与CRI的访谈

2025年第一天,在参加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访谈中,我罗列了一下今年会发生的生态大事。无疑在法国尼斯将要举办的联合国海洋大会是其中之一,昆明、尼斯、生物多样性、海洋,在去年的《中法联合声明》中得到了统一,这也是人类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同时,应当进一步加强保护的两个核心议题。 以下是链接和全文 https://ytweb.radio.cn/share/columnPlay?correlateId=969320426&columnId=1396755&appUuid=682EAC16-6E89-4A3D-9633-40DDB9EE5A09&appUserid=FeK87dAa18YdlzlqcmQmfg%3D%3D 从全球来看,2025年有几个重要的事件。第一,中国杭州即将举办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这是中国首次举办这个大会。第二,继2022年《湿地公约》在中国武汉举办了第14次缔约方大会,赞比亚将在25年举办第15次大会。当然,还有每年都举办的气候谈判,以及本应在2024年结束的塑料公约谈判的加时赛。 这里,我想特别给大家介绍一下,25年6月将在法国尼斯举办的联合国海洋大会。这个大会,把中国和法国,生物多样性和海洋保护,四个概念统一了起来,并将塑造未来5年间全球生态保护的总体格局。 生态保护有两个2030年的大目标,一个叫“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简称GBF。这个GBF受一个叫《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际条约管辖,中国在担任这个《生物多样性公约》的主席国期间,在昆明和蒙特利尔分别举办了大会,并引领通过了GBF,为世界指引了到2030年应当前达成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中国昆明也就成了生物多样性的象征。另一个生态保护的目标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中与生态密切相关内容,比如SDG 14水下生物。这个目标希望通过全球各国的共同努力,在2030年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及海洋资源。25年的在尼斯举办的联合国海洋大会,主题为:加快行动,动员各方保护并可持续利用海洋,会完全贡献于可持续发展目标SDG 14。所以法国尼斯就成为了海洋生态保护的象征。 那这两件事情是怎么统一起来的呢,2024年5月,两国曾发布公告:《中法关于就生物多样性与海洋加强合作的联合声明:昆明-蒙特利尔到尼斯》。从生态保护的全球格局来看,昆明-蒙特利尔框架GBF的行动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目标SDG 14的具体目标相辅相成:将污染问题纳入考量、保护与修复海洋和沿海生态系统、制定捕捞规范、应对海洋酸化、促进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也期待,在中法两国元首表达积极立场的推动下,这个大会能通过 养护、保护和修复海洋和沿海生物多样性,打击非法捕捞,为实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 14水下生物进行融资,针对蓝色经济进行合作等各个方面,为全球促成具体承诺,并谋划海洋行动综合路线图。

Posted in 思|Thinking, 普|Mandarin | Leave a comment

介绍《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系统核算》的研究进展 —— 2024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论坛暨世界顶尖科学家海洋论坛

2024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中,我参加了“2024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论坛暨世界顶尖科学家海洋论坛”。会上分享了与中科院生态中心合作的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系统核算的一些研究结果。 首先介绍了研究地理背景:由于研究信息的可获得性,我们是结合了粤港澳大湾区官方定义,并延伸到广东省海岸带区域。 2018年,WWF提出了可持续蓝色经济的概念,很好记,可持续,蓝色,经济。今天我们着重讲“蓝色”。这里的“蓝色”,指的是修复、保护和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产力、韧性以及核心功能和内在价值,即蓝色经济赖以繁荣的自然资本。 这也紧扣本环节的主题:加快海洋生态保护进程,推动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 生态系统核算是一个全球环境保护的趋势。早在2012年,联合国就提出了SEEA-EA(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的生态系统核算)。这是一个国际统计标准,旨在全面描述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包括环境对经济的贡献以及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英国也有相应的实践。中国早在10年前就开始进行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的相关研究,并出台了一系列地方的各类标准,例如北京和深圳。 我们主要的核算研究分为两大部份,存量和流量。 存量方面,总体而言,呈现出陆地区域东西两侧质量高,中心地区质量较低,而海洋区域呈现由近向远质量增加的趋势。对比多年的数据。我们以总初级生产力(GPP)表征陆地上植被空间的质量,2001至2023年间研究区内的植被GPP平均值由1.37逐步提升为1.56 kgC/m2/a,呈现波动增长趋势。也就是说,大部分区域的植被质量有所改善,恶化区域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部的城市地区。在海洋方面,2001至2023年间研究区内的海洋叶绿素均值水平从3.32mg/m3下降至3.25mg/m3,海洋水质不断改善。从空间分布上来看,大部分海域的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珠江口一带的叶绿素含量有所增长,水环境质量降低。 总体而言,2002年以来,大湾区的生态系统的总体改善,但高强度人类活动对于生态系统产生了较大的压力。 在流量方面,我展示了各类生态系统服务的结论。当然,这一部分还可以继续打磨,就不再展开细说。 我们希望基于研究,思考一些对于未来管理的建议,从而这些于人有用的生态系统服务能够长期稳定地产生下去。

Posted in 思|Thinking, 普|Mandarin | Leave a comment

在《世界会客厅:纺织行业可持续时尚与创新实践》的致辞

今天澎湃新闻播出了《世界会客厅:纺织行业可持续时尚与创新实践》。我代表机构致辞。同样也是我对于这个行业的真实思考,以及未来可能努力的路径。 以下是全文。 时尚、服装和纺织行业光鲜亮丽,深受人们喜爱。可能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不少衣服的部分或全部都是由聚合物制成,各位可能听到过聚酰胺、聚酯、尼龙等术语,其实它们都是合成纤维——也就是塑料。这些材料深受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欢迎。它们不仅弹性好、干得快,而且手感柔软,重量又比棉花等天然纤维制成的衣物轻。因此具有重要的市场价值。 然而,从全行业看,服装产业是全球第二大用水行业,而且还算得上是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行业之一。服装的加工和染色过程需使用2到4万种化学品,在不少地区也成为了地下水、河流和海洋的污染源。洗涤和使用过程中,塑料微粒还会流入环境。因此,行业的全球变革迫在眉睫。 WWF和澎湃举办了多次针对各行各业的减塑沙龙,今天所说的纺织业可能算得上最复杂的塑料产品应用场景,也是我们最熟悉的场景——毕竟我们可以不点外卖不网购,但不可能不穿衣服。因此,WWF也着手思考 可持续时尚 的相关实践。 可持续,指长久的福祉,时尚,则意味着短期的流行,这两个词语乍一看非常矛盾。但如果我们将行业和消费者引导到可持续的采购、生产、分销、推广和消费实践,促使品牌企业在生产服装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产品全生命周期对于环境的影响,便有了具象化的内涵。 首先,纺织行业需要采纳重新设计。目前,包括有机棉等可持续来源的纤维虽然价格高企,市场上却也存在供应,可以在部分细分领域优先采用。当然,人们也在开发新的技术,将亚麻或者树木等天然材料变成可用于制造纺织品的纤维,从而减少合成纤维也就是塑料的使用。我们还看到,部分品牌积极采用再生材料,利用回收的塑料瓶生产纤维;另一些品牌则在设计环节中通过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推出可持续设计的服饰。 其次,我们应当支持发展纺织品回收体系。我们看到,有一些品牌已经开始融入循环经济理念,推动二手服饰市场的发展,通过“以旧换新”、服装租赁等方式,减少纺织品与资源的浪费。WWF和澎湃新闻此前在快递、电商等平台探讨利用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EPR来进行塑料废弃物管理,其实纺织业也可以借鉴。当废旧衣物的回收形成规模,便可以形成回收的机制。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负责、消费者参与的模式,让废旧纺织品及其材料能够在循环体系中良好管理,最终减少流向自然的塑料污染。 最后,我也要指出,弱化快时尚理念和减少不必要的纺织品,让产品的工艺、款式、质量变得更加持久,是纺织业减塑的另一个核心要点。这能让行业从源头上减少塑料使用,从而降低对于环境的压力。如果消费者对于部分产品的预期使用是两三年,而这些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对于自然的消耗又超过地球同期所再生的资源,则注定会是短视而不可持续的。为倡导可持续时尚的理念,品牌企业作为纺织产业链中的重要节点,应当通过与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和下游消费市场的紧密合作,推动全产业链向更加环保、低碳、循环的方向发展。 纺织行业历史悠久,材料复杂,企业分工细致。推动时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或许比之前任何我们提到的行业更为复杂。但正因如此,更加依赖我们的共同努力。希望在座的各位能够在此次活动中深入交流,分享各自的实践经验与创新成果,为纺织行业的绿色未来贡献智慧与力量。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132339

Posted in 思|Thinking, 普|Mandarin | Leave a comment

吴映日 第二篇

医院排队间隙写下第二篇。 上一篇说到,吴语团音对应于か/が行。其实喉音也是,按照清辅音也对应か/が行。 到这里也能看出,吴语中的5个辅音对应か行,2个辅音对应が行。也就难怪日语中同音词语数量极大了。以下是两个喉音的举例: h 对应か行。例:【吴】海洋【日】海洋かいよう;【吴】好意【日】好意こうい。对应汉语拼音方案h。 gh 对应が行。例:【吴】合作【日】合作がっさく;【吴】豪傑【日】豪傑ごうけつ。普通话无此音。 另外写两个简单的。l对应ら行,这一点即使在汉语普通话中也比较明确。零喉音,就是类似于普通话“阿”“安”这种无辅音的字,也就对应于あ行,不难理解。只是该规律对普通话并不适用,因为普通话中不少词语是缺失了传统汉语辅音的结果,例如“蛾”艾“(其实是有辅音的,但已缺失)。这两类辅音的举例如下: l 对应ら行。例:【吴】利益 【日】利益りえき ;【吴】老人【日】老人ろうじん。对应汉语拼音方案l。 喉音’对应あ行。例:【吴】影響【日】影響えいきょう;【吴】哀悼【日】哀悼あいとう。如上,汉语拼音方案不适用于此。

Posted in 思|Thinking, 語|Languages | Leave a comment

在零碳峰会上正式宣布《中国蓝色产业分类目录》

《中国蓝色产业分类目录》,我已经到处介绍了好几个月了,今天终于正式宣布完成。在我们机构与凤凰卫视举办的零碳峰会上,我向到场和广大观众正式介绍了这一成果。以下是我的发言。 —————— 2018年,世界自然基金会在全球首次提出了“可持续蓝色经济”的概念。这个概念很好记,可持续,蓝色,经济。 可持续,指的是通过促进粮食安全、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提高收入、增加就业等,为今世后代提供社会和经济效益。 蓝色,指的是修复、保护和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产力、韧性以及核心功能和内在价值,即蓝色经济赖以繁荣的自然资本。 经济,指以清洁技术、可再生能源和循环的物质流为基础,在地球的承载范围之内,保障社会和经济的长期稳定。 有了概念,就需要形成相对具象化的原则。为帮助投资机构践行可持续蓝色经济,WWF与欧盟委员会等国际机构发起了14项金融原则,并在2019年成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管理的金融倡议,简称UNEP FI。这些倡议积极支持与海洋相关的主流投资、保险和贷款。金融机构,只要承诺采纳这14项原则,即可成为倡议的签署机构。在此,我也希望有兴趣的金融机构能够与WWF联系,以了解加入UNEP FI的各项利益。 今天我们要宣布的,是在概念和原则之后的下一步——金融机构如何来识别可持续蓝色资产。为了给监管部门和金融市场在管理和衡量涉海经济投融资活动时提供决策参考,为投资人和经营者开展有利于海洋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活动提供指引,我们开展了《中国可持续蓝色产业目录》的研究。 这份《目录》涵盖了渔业、船舶海工、海洋医药等8个大类。我们完全基于中国的法律、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产业政策及行业规划、中国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中国绿色产业指导目录,同时参考了国外的可持续金融中欧共同分类目录等现行的文书,选取其环境效益,提示环境风险。列出了一份综合的表格。 这份表格中列出了总计近150个三级分类行业。对于每个行业,我们找出它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代码,描述主要环境指标所对应的正面效益/潜在效益,以及风险和潜在风险,列出了所适用的相关法律标准,并提示与可持续金融主要标准目录的匹配性。我们希望,这样一份目录,能为金融监管和投资机构参与可持续蓝色经济提供详细的信息。 未来,我们希望能与国家与各个地方的政策银行、金融部门、产业部门分别沟通,为不同的需求 调整相应的内容,助力出台落地的产业指导或监管政策。 由于这份《目录》研究涵盖面很广。在此,我向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专家杨松颖博士、徐楠女士、蔡吕彤女士,以及给予指导和参与评审的各行业专家表示由衷的感谢。 最后,祝愿中国的可持续蓝色经济蓬勃发展,长风破浪!

Posted in 思|Thinking, 普|Mandarin | Leave a comment

Speech in CCICED 2024 Annual General Meeting

On October 11th, I participated in the Special Policy Study (SPS) meeting of the Open Forum for the CCICED 2024 Annual General Meeting, held at Diaoyutai State Guesthouse in Beijing. (2024年10月11日,我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参加了国合会2024年会主题论坛,一如既往为可持续蓝色经济提出建议,并代表国际团队为中国出谋划策)。 Here is my intervention. I speak on behalf of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思|Thinking, 英|English | Leave a comment

Talk in a Panel Discussion in ReThink 2024

This is definitely one of the most wonderful Expos and sessions I have ever attended featuring the green transformation. Thanks to the coordination of my colleagues in Hong Kong, I participated in a panel discussion featuring “Unlocking the Potential of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思|Thinking, 英|English |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