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多音字的缘由

注意:以下归纳来源于本人的观察,并未作田野调查,且仅适用于大多数现象。本人认可有不少无法归入以下规律的案例,但此情况并不影响以下规律的存在。

现代汉语(目前的汉语普通话)中存在着大量“多音字”,但多音字其实是对于“北京音”或者“简化字”的妥协。总结了一下,90%的多音字的来源无非是五类,我概括为古今、正简、文白、词性、假借。

一、古今

许多现在常用字的读法,一到了地名或者人名中就有特殊读法的,基本上都是源于古今读法的区别。例如六(Lù)安,鸭绿(Lù)江;燕(Yān)山;华(Huà);任(Rén);曲(Qū)

当然,此处不包括因为翻译外来语造成的多音,因其牵涉到不同时期对于不同地点翻译时采用的是何种汉语。例如龟(Qiū)兹,可以想像当时在西域使用的汉字发音与中原也一定不同。

这一些“多音”现象,通常出现在官话区,在较好保留古代汉语发音的各个语言中(例如粤语、吴语等),这一现象通常较少。例如吴语中以上发音并无区别。

二、正简

许多字是在从正字简化的过程中发生了合并,即用一个简化字表示多个正体字造成的多音。例如:

干 – 幹部 – 乾燥 – 干戈

发 – 發展 – 頭髮

这些多音字很容易理解——本来就是两个不同的灵魂 ,找了同一个肉身罢了。

三、文白

此处必须涉及到普通话的官方定义:“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语。” 从而,北方官话中固有的文白异读,成为了一个字的两个读音。目前的语文教育系统有意或者无意地遗漏了对于文白异读的解释,于是生生造就了假性的“多音字”。示例按照 文 – 白顺序:

血(xuê)液 – 流血(xiê) 

单薄 (bó) – 薄 (báo)纸

麻雀 (què) – 家雀 (qiâo)

和(hé)平 – [麻将]和 (hú) (说真的,此处哪个是文读哪个是白读还真不好区分,从麻将的固定用法和其他汉语看,hú应该才是其文读吧)

重 (zhòng) 量 – 重 (chóng)新 (再一次有些困惑,参考“重庆”中读“chóng”,猜测zhòng是白读)

恐吓 (hè) – 吓(xià)人 (现代汉语为了”嚇”的白读,直接造了一个新字 “吓”,也只能服气了)

用白读来组双音节词真困难啊…… 由于是官话的文白异读,所以大多数其他汉语语言在这套多音字中一定不存在这样的现象。当然,各个汉语中也都存在自己的文白异读,例如上海话:生(sāng)的花生(sēn)米,大(dâ)世界很大(dû),等等。

四、词性(通常是声调的改变)

数(shû)(shù)

冲 (chòng) (chōng)

卷 (juān)(juàn)

磨 (mò)(mó)

在粤语中本人还不太清楚。吴语中这几个字的不同词性发音却仍然是一致的。此外,吴语中由于存在连续变调,即组词之后,每个字的调值由前字确定,因此即使有不一致,也不太会体现出因词性变化而产生的声调改变。

五、假借

由于现代白话文中用了大量助词,这些词本就没有对应的书面词,或者说,在古代书写系统——文言中,不存在这些词,所以就不得不假借某些字词,并规定其为“多音字”。

给 (gêi) 从表示给(jî)予的含义中,规定其表示口语中的gei一字,而事实上此字从未存在于书面;类似的还有“把”,等等。

“的”“地”“得”,三字本各有其含义,被假借而来,规定其表示口语中的de 助词。因此,除了应付考试,实际上没有太多必要严格区分这三字。

当然,这个情况存在于所有汉语中,书写粤语白话中用的大量口字旁的拟声字,实际上就是一种解决方案。

最后,仍然有很多字无法归入这五个类型,比如“乐”。但是记住这几个规则,以后看到“多音字”大概也就会猜得到它的缘由了吧。

注:上声(第三声)因输入不便,用â, û, ô等替代。

Posted in 思|Thinking, 普|Mandarin, 語|Languages | Tagged | Leave a comment

汉语疑问字不过是口语的a型简化 —一个汉语疑问词的小发现

汉语中提问时需要用到各种疑问字,例如吗,咋,啥,啦。从其构词来看,均是口字旁的形声字。而从我个人阅读经验来看,在任何文言中从没有出现过。说明一个事实,这些发音是人们口语中使用的,所以对应的汉字在新文化运动前不存在;由于其声部并未直接对应北方话的发音,其形声字应该是按照吴语或者粤语的文读音创造的(对此不很确定)。

而这些字其实都只是书面疑问字的简化,以下用大家熟悉的汉语拼音标注

怎 (zen) —> z- +a —>  za (咋)

例:你怎么啦?你咋了/你咋啦?

么 (me) —> m- +a —>  ma (吗)

例:你好么-a?你好吗?

了 (le) —> l- +a —>  la (啦)

例:吃过了-a?吃过啦?

什 (shen) —> sh- +a —>  sha (啥)

例:你要什么-a?你要啥?

上海话中也一样

弗 (v) —> v- +a —>  va (伐)

例:好弗-a? —> 好伐?

西南官话同样:

个 (ge) —> g- +a —>  ga (噶) 表疑问

例:个好?(好吗?) —> 噶?(好吗?)

日语的疑问助词类似,か(ka),也是-a结尾。但是无奈我只是掌握了一些日语知识,不会日语,所以没有发现是哪个疑问词的简化。有人能告诉我吗?

Posted in 語|Languages | Tagged | Leave a comment

2020年未曾预料的宅月

未来某天翻看今天的文字,就如同这两天翻到过去十几年的记录。2020年初,武汉及湖北省发源的一次冠状病毒疫情,让中国大地的普罗大众皆禁足在屋,延长春节假期,假后在家工作。而自从儿子出生后,我也获得了少见的一个人生活的一个月。上一次有这样反省的机会,可能应该追溯到2012年独自在北京生活的日子了。

过去几年中,真正的思考变少了,为数不多的思考也都只是为了工作(即使很多事情其实也是很有意义的)。今天先来想想原因。

有两个孩子,还是和太太一起自己带,应该算是主因。本来在家就尽可能少用电子设备,所以也没有什么时间坐下来写东西了。可见的未来两年半内,即女儿去幼儿园前,应该还会需要陪她非常多的时间。而就算有一点空,也应该争分夺秒,让太太有时间做事。这样的灵活度已是非常奢侈了,写东西就更加不论了。

专注力的毁坏是另一个糟糕的原因,我有意识地拒绝智能手机到2013年(之前就是普通诺基亚),并且至今也很少用微信,因为频繁的消息推送和过多的信息显然让人拿着手机会手足无措。而相比于桌面电脑,手机的过分便捷让商家想尽一切占用“screen time”,因而使信息更加复杂。但即使有意识地要求自己,每次打开手机必要有明确目的,我还是感到专注力的下降。很难想象我们的下一代,从三四岁就熟练使用电子设备的孩子们,其专注力、创造性将如何保障。

同样好的借口是博客平台的缺失,我依然很怀念MSN和其附带的Space。当同时存在即时和留言型的互动时,人们就有动力自己思考并、总结,哪怕写下流水账,也多少留下的生活的印记。而如今,微博和朋友圈的性质,就决定了深度思维的瓶颈。即使类似于抖音等快消文化中也会有很多积极的信息,例如生活窍门,科普内容等,但其归根结底是人们学到和接受的知识,却鲜有逼迫人思考的压力。国外也同样糟糕,却依然有类似于 Medium等鼓励思考的严肃博客网站,当然只可惜被墙了。

所以我缩在庞大网络的一隅,用着人们不方便的方式(自建一个网站博客),逼自己写一些东西,希望能思考、观察、总结人们或许不了解的事情,显示自己在这个世界的有益存在。

看看自己能坚持几篇吧。

Posted in 思|Thinking, 普|Mandarin | Tagged | Leave a comment

非洲西海岸見聞簡錄

新曆二零一九三月廿六至四月十六,余乘銀雲寶艦,自南非開普敦起錨,終抵加納阿克拉,歷雙旬,經五國,訪九港,越赤道。期間,雜食多飲,廣見博聞。此地遠去歐亞,生靈隔於慣識,故所見所聞,皆奇花異木,珍禽罕獸也。及至雜色人種,各具其史,悲焉壯焉,類我更勝。故將隨感漫想撰文以記,備日後之考。

南非:多元與融合

南非出眾,莫非多元。

一記眾生多元。地處大洲之極,可覽三洋共湧。寒時雨傾,暑中旱甚,迥然於華亭之雨熱同至。

城有奇山,形如臥石,陡坡垂崖,無峰坦頂,名曰桌山,遠近聞名。登之,則見山頂異草叢生,青綠肥厚。細察其下,方知無壤,乃長於頑石,多根入薄砂。西人謂此域“凡波斯”,並錄草木千餘種。天下只此,他處無類。

二記民族多元。

南非原有土著,其最聞名者,祖魯也。祖魯勝他族而獨秀,然不敵荷蘭堅船。荷蘭治之,後敗於大英利炮。故舉國境內,有土著非民,有諸國白人,及兩者混血。曾有統領,和平抵抗,身試毒制,無懼下獄。既釋受尊,力主平等,後書其所歷,名《自由之路》。及至今日,民族初合。

三記城鄉多元。

融冰非數載之功可達,南非土著亦須時日以習現世之規,故兩日所見,熠熠大廈,鱗鱗洋房,落落家宅,垛垛土屋,極富赤貧,均存於此。

納米比亞:大漠與生機

納米布,天下最古大漠也。初查乏趣,略究見味。漠而不荒,必有其因。

一曰利。

眾初雲集,僅為寶石。石漠之中,繁市倏現。漠中建民宅,及各色支援,一應俱全。冰廠製冰,久存食物;煙紙小賣,日供所需;鐵路橫貫,客貨皆載;另建電廠,全鎮夜明。奇者,其診所也。診所有醫,主作射線,非查疾恙,察竊石者耳。礦主防其雇工竊石,其策甚週,另有掩口掘沙,定期洩吐,不勝枚舉。

二曰海。

海陸相會,潮起潮落。陸燥而海潤,故潮間岸上,鳥獸甚豐。毛皮海獅,一眾五十。其型可鞠,行時蹣跚,泳則矯健。偶有豺犬,眾起驅之。鸕鶿鵜鶘,相戲其間。

行舟其間,快意哉!

三記適。

大漠日中酷暑,夜間驟寒,無川澤,盛風旋。此嚴苛之地,安有眾生乎?然也。

有千歲蘭,終生二葉, 形如亂蒿,廣散漠中。雄花如鎚上小釘,雌花如松果聚簇。能自晨霧引露至根,能將根系深紮沙底,能以蔭蔽召蟲傳粉。

擬步甲蟲,黑色小蟲也。背部多陷,可集晨露;頭低尾高,露自入口;六足奇高,以避沙灼。

此地生物,不適者,或滅亡,或外遷,適者,或耐受,或躲避。天演之趣盡現耳。

該國政平人和,天見銀河明星,地有奇花異木,可再訪也。

安哥拉:他役與自徬

安哥拉,苦難之邦。自葡人初至此地,內爭外攘,幾無寧日。其難有三,略表以記。

一記奴役。

葡人據此,一為貨殖,二為販奴,或曰僅為貨殖,蓋其視奴與貨無異也。訪其三港,廣見舊廈,皆葡人所建,服殖民之務。究其用,多務販奴,押奴之牢,枷奴之所,易奴之市,運奴之港。其詳下陳,見迦納國。

二記冷戰。

二戰既定,美蘇對峙。歐強分崩,非眾起勢。然以往之所依,成時下之所反,附之求財,離之求義,迷也。非人多鄙,少教乏謀,所倚之王,多習於歐。故愛恨宗主,權衡美蘇,內聯眾部,外謀諸援。其事迷,其謀險,誤一著可失滿盤,乃至無上策耳。適其內戰,美蘇各援。蘇援者勝,舉國投之。

三記自徬。

民既選相,可謂自主,確獨立之實。然國將何往,未可知焉。蓋因其民乏教化,怠自省,鮮外察,失比較,僅賴為政者之見,及佐政者之識。倘竭其力,尚不能盡進,更無論黨閥相爭,力不合焉。而為政者多賴裙帶,得其位而謀其利,上行下效,國殆廣怨。訪其首善之區,威陵而敝宅。其人曰國內貧者三有其一,客皆見矣。然孰真孰假,聞者自清。

嗚呼,終自立而不知何往,較之附庸而民尚果腹,孰幸孰悲,當安斷焉?幸者,其青年有志者甚,雖散於廣眾,然星星之火,安知其不可燎原哉?況其比中國改革之初已勝矣。十載以內,若無兵亂,或盛事可期也。

聖普:天滋與人植

聖普之國,實二嶼耳。葡人乘舟,始佔此島。時無人居此,故无舊史。

一記都市。聖多美島有大鎮,乃其首善,故與島名同。城有庙堂,虽小俱全,均舊時所遺,然現今乏繕,敗相兮。其市所售,常見渔获,及至衣衫,多為既著,偶有日用,皆出華夏。街市鄉野,塑膠遍布,風起漫翔,浪逐入海。伴之腥腐,視嗅皆惡。

二記聖島。聖島本天成,葡人後開墾。時初植甘蔗,設港行商賈。英荷力奪之,逐利改咖啡。後試培可可,未料盈豐利。遂令農奴廣植此二,並設烘焙所,今日改博物館。山仍存密林,虽較之人至前毀之有半,未毀者猶存始貌,草丰木擎,鹰旋雀啼。其種僅現於此而他處不可尋,蓋因此島去陸甚遠,鳥獸多不可達,達者無所依,遂天演而漸孤,遂成新種。

三記普島。普島亦有鎮,微而寧。山如聖島,林密花間。觀其鳥木,特有種眾。其因類聖島,且人擾弱耳。登之,頂見豪驛,伴有木宅。多育咖啡,並植可可。午時下山,逢雨,符其候,午後多雨耳。下有奢肆,順海而建。入水競泳,水清沙明。

遊聖普,見廿餘未見之鳥,足矣。

迦納:古往與未來

“迦納”本古非洲之強國,與今國無關。取舊國假其名,實倚其強而求其佑也。迦納之史涵非洲諸歷,自部族至殖民,自獨立至自強,實非洲之太白,黑人之啟明也。

一記販奴。此行沿途多聞奴隸之苦,訪加納兩要塞,方知其巨細。一為海岸堡,荷人所建,一為埃米那,葡人始建。均憑海而設。初轉貨殖,如金、牙、絲、香,後因美洲極缺農力,而非人不敵歐人之堅船利砲,歐人遂俘黑人以隸,舟之美洲,易如貨,待如牲。兩堡格制相類,皆分數層。上層者,總督之室,客堂廚灶,一應俱全。中層者,議事之地,並附陽台,面下發令。下層者,兵士寓所,商賈驛站,設有教堂。地下者,黑奴地獄,內容神龕,男女分監。獄中一室三丈見方,容二百黑奴,僅有小窗一二,不見天日。黑奴由獄登下層果腹,食歸,坐於地,厕於地,寝於地。今獄內無人居而猶有惡臭,洩物之腐,敗草之霉,令人作嘔。遙想此間,若押二百黑奴,汗液之餿,體味之濃,疊於其上,氣何吸哉?甚者,此室並排三四間,至多押至計千人,其觀其臭,尚不及棚。黑奴自其故村,配枷戴鐐,步行之此,及至裝舟,常待半年,疫病橫行,蟲虐不止。病而無醫,投之墜海,死而無惜。獄旁有小室,無窗而俱三門,曰“死牢”。若奴謀反,則囚於此,斷食禁飲,直至其亡。堡有總督,亦行不仁。逮有淫慾,則聚女奴,擇一沐之,後遣上層,姦後還獄,視之走肉。倘女奴有抗,則鐵丸擊臏,後投於死牢,定無力生還。

奴待及至裝舟,先經神父洗禮,謂‘’洗心革面,重獲新生‘’,後經暗道引至大門,曰“不歸門”。門外臨港,登舟揚帆。至此,奴終離鄉,永不得歸。抵美洲為奴者尚幸,不達而病者,皆投入海中。

嗚呼,販奴者,終為利耳。自部族俘奴至美洲農園,十損五六。貨奴而不惜,待其劣於牲,其因無二,唯巨利也。巨利,則無憂其損,則無尊其教,則無顧其祇。

二記獨立。恩克魯瑪,其教化於英國而聞名於革命,尊為迦納國父。幼時聰穎,赴英而習,歸而謀反,廣得擁戴。冷戰之時,遠英美而擇投社會主義之營,親蘇俄、古巴、華夏,故得援,遂揭竿而起,西曆一九五七年勝而王,謂“迦納之父”耳。雖後流放,亦受民擁。

瞻其陵而聞舊事,敬之。恩氏之生,與非洲眾王相類,生作平民,邦內啟蒙,宗國深造,歸後結黨。內連同志,外求金援。美蘇兩營,須擇其一。然自立以降,諸國情勢大相徑庭。

三記自強。迦納者,非洲典範也。其史如眾,古存諸部,紛爭無休;後遭殖民,悲幕始起;損其子民,弱其自尊;頭領揭竿,鬥爭自立。然其後,各國之勢迥然。南非隔離,安哥拉內鬥,聖普停滯,惟迦納興焉。該國自古礦金,今亦輸油。自立後,於首都重謀新業,倚舊港細規新城,建工房,擴船泊,引外資,築公路。半百年來,已初現繁榮。雖亦聞衙役謀私,較之他國,可謂良矣。

迦納之興,當功於其民,淳和不扈,亦因其舊宗英國,養雞生蛋,長取久利。綜觀法葡之地,殺雞取卵,剝之無節。故迦納自立而自強,他國自立仍徬徨耳。然自强之路其漫漫兮,其为其言,其作其業,猶稚猶拙。望其漸起,為非洲作范。

余行旬月而歸,所睹所思,雜於心間,囿於篇幅,未能盡表。嗟乎,多面非洲,涵天,物,人,史,政,教,生,禍,如寶石之切,熠熠生輝。然果寶石乎,石英乎,堅礫乎?見仁見智。

同行者,計四十四,“低碳”“奇蹟”,力求克己,減塑集棄,金彌所污,得船家盛讚,令異邦欽服。

掩卷擱筆,存影留冊。此行之憶,永縈於心!

Posted in 吴|Shanghainese, 思|Thinking | Tagged | Leave a comment

公益机构不合作的怪圈

这个标题多少有点夸张,不过弱势的公益机构确实不够团结。公益机构其实有很多合作,比如一起发起一个联盟,或者一个大的平台机构与一些开展项目机构的合作,甚至也有公益机构之间的“并购”,互动很多。但仔细想来,很多同行机构(比如环境机构)其实愿景都差不多,而且差异化的行事方法和风格既形成了不同的专长和个性,也提供了合作的可能性。然而,现实工作中,却鲜见两个相关机构合作的案例(或许是我本人孤陋寡闻),所以思考这个问题就很有意思。

为了更好地为合作分类,我把公益机构和商业领域作作对比。

第一,同行业企业的合作。有一些同行,诸如各个航空公司,形成三大联盟,一群同行(至少表面上)抱团死磕另一群同行,是典型的合作,各自拿出自己的特长(即本国航权)来和别的同行合作,这样的合作通常只能在充分竞争的市场存在。这些联盟类的合作在全球的公益圈都几乎不可能实现。

更常见的合作出现在行业协会,通常是为了更大发声以争取政策支持,公益机构也有不少相似做法,比如零废弃,环境教育等等。这类联盟在推动他人改变方面有比较明显的作用,也对达成联盟的目的有效,不过不管是商业还是公益,此类联盟若无强大的秘书处来推动竞争,除了分享学习经验,对成员个体无甚帮助。所以这种合作其实是有的,但是和我们想看到的合作有一定距离,所以姑且不算吧。

第二,平台和商家的合作。本身这种合作由来已久,传统上,比如广交会等大量的政府主导的平台,或者由沃尔玛或者太平洋百货等把门店当平台吸引品牌入驻,而自身负责推广的模式,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而愈加主流化。天猫是国内最典型的例子。从这方面讲,扶贫基金会等中字头机构,以及腾讯公益等做得也很主流。对于平台来说,主导广交会的政府挣到了业绩,盈利为目的的沃尔玛挣到了钱,而扶贫基金会和腾讯公益虽然挣到了影响(当然这个非常非常重要),却没有因此在自己关心的领域上有直接的产出。所以这个合作仍然不能真的算合作。

第三,垂直行业的合作。这种例子不胜枚举,例如麦当劳就只卖可口可乐的产品。而肯德基只卖百事可乐。说到这里,读者肯定会立即指出,百胜本来就是由百事控股的公司,肯德基卖百事,母公司自然有更大利润。所以这个例子不能算合作!但转念一想,如果可口和百事不是那么同质,而是差异很大,大到肯德基卖可口可乐的利润,高于卖百事可乐时,百事饮料公司和百胜公司的利润总和,那控股母公司会不会转卖可口可乐?我相信答案是“肯定会”。所以这个是合作,是利润为导向的合作,是有股东的利益塑造的合作。

在这个意义上,公益机构倒也有正面例子,即两个个体公益机构相互合作。这背后的最好的驱动力,恰恰是同时担任两个机构理事(或者起极大作用的人物)的个人促成的。例如两马就曾促成某国际机构和国内机构的合作。互相利用对方的身份便利,这,目前看起来是比较可行的方法。当然,这本身也是一个问题,这种合作并非出于专长,而是身份,从而导致两个机构不可避免地一度共同协调管理,那这种内化的合作,是不是还是一种合作呢?

总体而言,在中国,由于业务相互互补而自动走到一起的同行机构几乎没有。所以,要使得公益行业中的差异个体开展合作,看起来还有很长路要走。但是,这种合作是不是先天就不可能?或者有太多的因素阻碍着它发生呢?

也许是理想主义的天生悖论。

Posted in 思|Thinking, 普|Mandarin | Tagged | Leave a comment

摒弃一次性塑料的年中总结

现在距离年初的新年愿望——有条件地不再使用一次性塑料——已经过了半年。与其说这是半年摒弃(一种戒绝的行为),更像是一种自我观察,以及对全球塑料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思考。

我年初说的有条件摒弃,主要排除的是许多和食物、包装等无法回避的情况。现实情况是,正是由于这一些原先认为可以“例外”的方面,我仍然使用了大量一次性塑料。一下是具体。

成功戒绝塑料的方面:

1 主要包括一次性的塑料餐具。只要随身带筷子和杯子,基本不需要再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主要的场景包括:无需使用餐馆提供的一次性碗筷(通常他们还要收两元钱!),接受自带杯的咖啡馆(比如Starbucks),以及塑料包装的饮料(可以喝易拉罐,不买塑料瓶)。

2 购物也是一个可以省去袋子的场景,超市里面自带环保袋已经是很多人的标配了。如果进一步,在买超市生鲜的时候,都用自己的袋子,也可省去很多一次性塑料。

3. 工作需要我频繁出差,自带重复灌装的洗漱用品可以省去大量宾馆一次性用品(因为我都住经济型连锁,其实那些一次性用品质量也很糟糕)。

4 不叫外卖,当心快餐。外卖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看到别人丢弃的时候都觉得恐怖。而快餐通常只有饮料是塑料包装的,汉堡、薯条、鸡腿、派等都是纸包装,可以自己带上水或者听装饮料,去买皇堡和麦乐鸡。

简言之,亲自吃饭+一副自带的筷子、杯子和饭盒,可以解决生活中80%的一次性塑料。

然而,令人沮丧的是,这一切都离零一次性塑料差得很远。

1 如果不用一次性塑料,基本就告别了所有零食了。虽然不吃零食并不是天塌下来的大事,但关键问题是,这一信息无法有效传递给食品制造公司。我无法举着手里装着山楂球的纸袋子,告诉隔壁卖鱿鱼丝的人,说我不买你的鱿鱼丝,不是因为我想吃酸的,而是因为你用塑料包装。而且零食公司(以及大量包装食品的公司)也很清楚,几乎不会有人愿意为减少塑料转而使用其他昂贵替代品而买单。

我收集了一下,由于这个原因产生的一次性塑料(尽管年初已经有所预计),一个月约80克。远超原先的预计。

2 在外出差、开会时,只能喝宾馆里的包装水。每次拧开都会有很强烈的罪恶感,但又没有别的办法(毕竟不是每个地方的水都可以烧了喝的)。

今年迄今为止大约消耗了50瓶包装水,都是宾馆里的。

3 航空公司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包装,大家都看得到。由于飞机餐只能是隔夜饭,米饭烧熟,冷却,再加热,因而口感非常糟糕。而考虑到这个过程中所需要增加的油脂以及盐分,在机舱里吃饭既不健康,也不享受。只可惜我每次拒绝飞机餐的时候,总觉得那些塑料和食品最终是被白白丢弃的…… 

4 快递是另一个问题。通常工作中寄送的都是文件,基本没有塑料。无可避免的是网购。填充料、封箱带、塑料袋等,都是一次性塑料。这些都是便利的代价。

针对这些观察,解决方案可以包括,

1 对于不必定需要的食品、化妆品等,如果特别想买,第一要鼓励反复使用无可避免的塑料包装,避免一次性使用。塑料有很多重要的价值,除了便宜以外,保鲜、轻质、防水应该是最主要的优势了。既然不能避免,就应当鼓励反复使用。对无法做到反复使用的情况进行惩罚,并加强措施,鼓励回收。这一些,是政府可以出政策,NGO可以竖榜样的。

2 商业设施(例如宾馆等)适当提供免费或者投币出水的饮用水,这是减少包装用水的简易做法。投资净水设施就可以解决不少问题。事实上,这样的管理成本也可以小很多,只需要定期换净水设施,而不再需要挨家挨户送水。何况一个房间两瓶水,一整撞宾馆可能一天就要好几千,还不算可以省下的工人工资。

3 既然航空公司在飞机上提供餐点是航空公司和乘客双输的情况,即顾客需要花很多钱(考虑制作、冷却、运输熟食、食品过安检、食品本身和推车造成的飞机重量增加)来吃并不好吃的飞机餐,航空公司又不得不准备这些内容(因为这个是通行的服务配置),从而需要雇佣额外雇员或者外包给其他公司。解决方法不难,就是让旅客事先选择是否需要餐食。既然中国的机票价格是固定的,折扣不容易直接体现,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不要餐食的旅客多一些积分。这一些,是航空公司直接可以做的。

4 相比于网购,更应该亲自买东西。我通常的做法是,只要实体店的价格比网购贵在10%以内,就在实体店里面买。除了省掉快递一次性塑料,去实体店有更多好处:上街除了让城市更多充满活力,减少横冲直撞的电动车;由于出门比较麻烦,而且支付的时候对价格更敏感,会减少许多不必要的消费。

 

Posted in 思|Thinking, 普|Mandarin | Tagged | Leave a comment

日语初学感触

去年年初又萌发了学语言的春心。再学习罗曼语呢,边际效应已经很弱了;闪含呢,却要重新背一套新单词。思来想去,于是就把手伸到了霓虹国。可惜去年至今也只是断断续续地看沪江网校的课件,既没有时间练习也没有时间总结,所以现在只是草草将一些经验总结出来,待以后补充详细。

现代汉语的大量词汇来源于日语,早已众人皆知。我们今天所用的大多数新兴词汇,尤其是抽象的词汇,基本是从西方进入日语,此后又从日语所用的汉字传入中国的(就以上两句话而言,用到的日语词是:現代,大量,語彙,大多數,新興,抽象,基本)。而还有部分词汇,是彻底改变了汉语的原意,“经济”原来是治国之方,现在受了日语的影响,已经用来表达原先的”货殖“之意。同样,“科学”原来是科举之学,现在受了日语的影响,用来表达原先的“格致”之意。好基友“赛先生”穿上了和装,本该穿长衫的“德先生”也改头换面,自称“民主”桑了。

当然,这也就是一个中性的现象,当中应该有各种原因:硬件方面,内因确是因为晚清的中国文化不仅处于历史盛衰规律的低谷期,外因是又恰逢西方新鲜事物(总归要为每一样没看见过的东西起个名字吧)和概念大量涌入,两个一叠加,就有了对于新词汇的强烈渴求。软件方面,日语用的是汉字,拿过来简直没有任何障碍。一来一去,就让这些日语词长驱直入,加之新文化运动前就有人要求“我手写我口”,不仅把人们从古书的思想解放了出来,更加是打破了书面语和口头语的隔阂,让这些词能够方便地流传开来。这一点事实不应该引起仇日人士和民粹人士的反感,如果真的有反感,他们可以巧妙地避过所有日本词来表达他们的理想。况且同样的事情也多有发生,法语当年在百年大战的时候给英语送去了很多词汇,而如今却不得不用CD、Internet等纯粹的英语词生活;而希伯来语大量借用阿拉伯语词汇,不消说犹太人和穆斯林的不和显然比中日更深远。

以上是日语对汉语的影响。但反过来,日语受到的汉语(主要是吴语)影响则更为深远。日语和吴语的相似性确达到了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步,其清辅、尖团、入声、变调几乎与吴语完全一致。其原因是,日语的音读汉字大量采用“吴音”(此外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唐音”),即公元5世纪前后慢慢从吴地输出,所以与今天的吴语仍然保持着高度一致。一个汉字,用上海话读出来,再经过一个相对固定的函数变化 (因为日语音素较少而吴语是全世界音素较全的语言之一,所以”吴语–->日语”可以对应,反之则比较困难),就是其日语的发音。例如某条规则是,1. 上海话的/k/ (相当于拼音k)和/k’/(相当于拼音g)对应日语的/k/,2. 上海话的/z/ (普通话无此音)对应日语的/z/,3. 入声音对应日语的”-く”或者”-つ”。那么以“家族”一词举例,上海话读作:“ka” (团音平声);“zo”(尖音入声),则日语”家族” 发音为:かぞく(kazoku)。“ka”对应的是团音清音的“家”,“zo”是尖音浊音,“ku”用于浊音后表示入声声调(清音后用,tsu)。顺便,在变调方面,“家族”一词,上海话必需将重音放在“家”上,轻读“族”,日语也完全一样,重音在“家”且不可更改重音。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仍在总结中。

现在可以理解,为什么我们看到日本人会有那种说不清的感情了。我们两千年来都是他们的老大哥,对他们输出了灿烂的文化,近代我们却收到了他们反向的文化输入。而侵华战争和最近的右翼势力是中国人无法容忍的,可他们现金生产的物美价廉的产品又让我们的老百姓心动不已。怪不得鲁迅先生当年就有“拿来主义”的倡议。这样的思考,直到今天仍然是有积极意义的。

Posted in 普|Mandarin, 語|Languages, 趣|Hobbies | Tagged | Leave a comment

Reunion With Fellas

This is a friendship dating back to 1994. We shared so much fun, yes, almost only joy and happiness. However, we have had so few chance to meet since Vincent left China in 2005. This time in 2017, we managed to meet again and took a photo. We are all married now and have our kids.

Vincent, come back again soon!

Before (2003)                                                     After (2017)

Posted in 家|Family, 英|English | Leave a comment

开张志喜

烟酒糖茶咖,吴北英德法;音体戏自趣,身游心思遐。

我多少也算是个喜欢寻自己麻烦的人,也喜欢瞎想八想。十年前,MSN Space还可以嫌贬QQ空间的时候,我也涂过几年的鸦。无奈后来MSN成功诠释了每况愈下,每次升级都一版差比一版,所以弃用以后,博客也不知道搬到哪里了。

前几年注册了这个实名域名,上一次用只是2014年为了低碳地发结婚请帖,短暂开了一下网站。过了两年多,总觉着这么好的域名不用作个人博客也是蛮可惜的,就一直想着要重建。可惜最好用的几个傻瓜网站,不是被屏蔽(blogspot),就是被干扰(weebly),所以反复研究之后,基于wordpress做了这样一个设计简陋,功能尚薄的博客(1),算是给自己留一个自言自语的空间。

博客名字叫做小平台“Terrasse”,露台或者天井,因为不管是工作开会还是放松休息,在露天的地方孵孵太阳大概算是我最低的人生趣味。博客还有个副标题——··趣,所以在这里我会讲讲家庭,思考和兴趣的内容。家庭与兴趣比较好理解,思考么,认得我的人,大概都晓得,我是喜欢自己重新考虑问题的——这并非是说大多数人总是错的,而是我总是喜欢想想替代方案;而我莫名其妙的各色兴趣,更是有得一讲。

Posted in 思|Thinking, 普|Mandarin | Tagged |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