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cent Posts
Recent Comments
- ZhangYimo on 两天强制休息
- ZhangYimo on 2024年春节的自动回复
- ZhangYimo on 错在哪?
Archives
- January 2025
- December 2024
- November 2024
- October 2024
- September 2024
- August 2024
- July 2024
- June 2024
- May 2024
- April 2024
- March 2024
- February 2024
- January 2024
- December 2023
- November 2023
- October 2023
- September 2023
- August 2023
- June 2023
- May 2023
- April 2023
- March 2023
- February 2023
- June 2021
- February 2020
- May 2019
- October 2018
- July 2018
- May 2017
- March 2017
Categories
Meta
Monthly Archives: April 2023
长岛国家公园初访
我们想要在长岛做一些海洋保护的事情,已经想了两年了。之前总是有意料之外的原因没有上岛,这周终于成行。我们拜访了长岛国家公园创建办公室,分享了一些对于长岛国家公园的一些思考。 在浅浅的参观后,对于长岛国家公园的远景我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但在未来梳理思路前,今天想以简洁的方式勾勒一下理想中长岛国家公园的模样。 综合许多因素,我认为长岛国家公园应当以加拉帕戈斯为对标。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人类的活动历史,是可以媲美加岛,而其管理思路、经营方式、生态产品,更是有很多应当借鉴。 – 虽然全球有大量的群岛,但是加岛的保护级别和尺度与长岛比较相似。两者都是一个可以用于建立国家公园且有人类活动的群岛。夏威夷、马尔代夫、佛得角等本身都是行政单元,虽有美景和生物多样性,却无法成为国家公园。 –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两者都是WWF的全球优先的200保护区域。得益于黄渤海的交汇、海陆的交汇、几个地理区域的过渡地带,长岛的地形和地理极为丰富,拥有极高的生物多样性。加岛也是得益于赤道、洋流和地质板块,在220平方公里中支持着独特的物种和生态系统。 – 同样作为群岛,由于是生态敏感的特殊区域,不论是其承载力还是接待能力都很有限,因此不应从数量来取胜,而应考虑相对中高端的游览和游学。因此可以学习加岛相对封闭的管理模式,包括门票、特殊的野外导赏等。 – 生物多样性无疑是重要的卖点,长岛位于黄海生态区,自然坐拥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网络中大多数的水鸟物种,这里还是斑海豹繁殖的地方。而其海草床、海藻场、盐沼湿地,更是在整个中国海岸线上称得上典型。加岛独特的生物不在多,而在于精,在每年“摆动”的自然条件中,以肉眼可见的尺度展示着进化的过程。因此,从动态观察的角度,两者均有自身的特色。 – 两者都有独特的地质景观。加岛展示了火山从形成到老去的各个阶段,以及植被在其上的扩散和演替。可惜长岛的地质奇观我还没有深入了解,从目前目力可及的景观,以及据说调查研究的结论,同样是具有独特的特征。 – 更重要的是,两者都在群岛的部分岛屿有人类活动。除了旅游业以外,加岛目前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咖啡种植;长岛除了渔家乐以外,海水养殖目前看起来体量很大,如果能够有效规范、打造生态产品、考虑地理标识等,就可以将国家公园建设和社区发展相结合。 最后一点,以后值得深入解释,这也应是长岛最与众不同的特征。 目前,我给创建办公室介绍了加岛收费的情况,以及厄瓜多尔管理当局以此调控客流以保护当地生态的行为。但要深刻理解上述的相似性,并且多角度参考加岛的管理方式,需要沉下心来细细梳理,才能真正找到中国海洋类型国家公园自身的特色。
Posted in 思|Thinking, 普|Mandarin
Leave a comment
蓝色经验在大湾区的实践潜能
2023年3月30日,我参加了由第七届国合会海洋治理专题政策研究项目所举办的“粤港澳大湾区可持续蓝色经济助力碳中和研讨会”。会议发言的专家,主要是政策背后的智库,脑力激荡,妙想频出。 苏纪兰院士分析了现有中国蓝色经济的统计情况。由于中国的统计口径(所统计的内涵)大于国际主流的评价方法,因此中国的海洋经济应是被高估了。戴民汉院士从海洋的固碳效应说开去,提出需要进一步明晰蓝色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等政策应当处理的问题。其他专家也从各自的规划、科学、监测等角度提出了建议。 我结合机构的现有工作,以我们机构的《蓝色经验在大湾区的实践潜能》为题,以三件我们正在执行且有潜力在大湾区实践可持的续蓝色经济,提了三个可能的方向。 1、讲好蓝碳故事 去年在海南启动的,利用废弃虾塘进行红树林恢复的试点,如果能够顺利完成,是可以对大湾区有两好的启示的。 国家和地方已经出台了大量有利于红树林修复的国家立法、政策、决心,包括 《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5年)》(2020) 以及相应的《广东省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2022) 《湿地保护法》针对红树林的多个条款(2022) 筹建中的“深圳国际红树林中心”(2022)等。 这些无一不提示我们,国家对于红树林保护和修复将投入巨大资金。 因此,在社会组织的参与中,大湾区应当考虑四个方向的产出: (1)、全球湾区蓝碳示范 全球其他三个大湾区均没有红树林,因此粤港澳大湾区的实践经验应当一开始就考虑为其他小型湾区提供示范意义。 (2)、更蓝的碳 人们考虑蓝碳的时候,大多数只考虑了“碳”,而鲜有关注“蓝”。因此,在红树林的修复过程中,应当考虑其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挖掘其在气候变化适应中的作用,例如更高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3)、社区福祉 考虑到很高比例的红树林的破坏都与建造并废弃的养殖塘相关,社会组织的参与能够帮助建立恢复和社区利益之间的关系,使得可持续的养殖能够保持修复后红树林区域的维护(例如管理)和运营。 (4)、引领履约 深圳国际红树林中心是《湿地公约》下的一个区域实体。我们作为国际合作组织,自然承担着观察并总结经验的角色。 2、精算海洋价值 海洋到底值多少钱?各处给过范围不一、尺度不定、角度不同的测算。目前 我们自己牵头进行过的尝试: 《粤港澳大湾区生态足迹报告2019》,包含碳足迹在15年间的变化; 《中国蓝色经济报告2022》,计算了中国海洋的总价值; 《海洋生态系统核算》希望核算一个相对小尺度(地级市下,若干岛屿)的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计算中)。 深圳市自己已经进行了生态产品总值(GEP)的核算 —— 仅在陆地,未涉海洋。 因此我认为,这些分散但结合双碳的铺垫,应该能为大湾区的实践价值提供一些经验。 我认为,考虑到大湾区具备较全面的蓝碳类型(海草床、红树林、盐沼)、典型大型河口特点、独有的行政体系,如能在大湾区探索出城市群尺度的包括海洋生态系统服务的综合核算体系,则可以服务于全球三大湾区,以及小型的海湾城市群。 3、促进蓝色金融 我们正结合《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绿色产业指导目录》《绿色债券目录》《欧盟可持续金融分类方案》等国内外指导性文件,构建一套标准化、可操作、并与国际标准接轨的《中国蓝色产业分类目录》(Blue Taxonomy),将其铸造成金融部门“趁手”的工具,用于支持可持续蓝色经济的发展。 这一工作在大湾区的实践潜力非常直接。大湾区不仅具有完备的涉海产业,涵盖捕捞养殖、船舶海工等多个部门,更有多元的金融元素。我们可以: (1)、在金融行业内,寻找愿意采用《中国蓝色产业分类目录》的金融机构,进行金融产品的试点; (2)、在金融监管部门间,推荐该《目录》作为标准/指南等,对蓝色金融产品进行监管; (3)、与行业协会、具有相应背景的机构或专家合作,自己利用该目录筛选出一批项目,共同开发“可持续涉海产业项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