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商包装的循环利用沙龙中的总结 20230925

9月25日,生环部宣教中心与EMF在上海举办跨价值链对话第三场,主题为“电商包装的循环利用”。我们因为报备流程的问题无法作为主办方,我只能以专家身份参加了会议并进行了总结。

对话采用了提出问题-识别障碍-分析现状-商讨方案的思维,对于电商的包装循环利用进行了多轮讨论。讨论不可避免地有些发散,我在最终总结环节归纳了三个要点。

第一,我们听到了几家针对某一品类的减少塑料包装的经验,包括京东物流、顺丰快递、邮政EMS等。这些品类都有一些特殊性,例如京东物流运送了不少自己网店的货物(所以容易规范),顺丰承接了特殊的一些产品,而邮政则有不少专营的品类(例如车牌,身份证等)。这些特殊性使得其容易建立循环利用包装的场景,尤其是不少需要当面签收的货物。
由于这些减塑的特殊性,这些快递机构能够独立启动减塑的行为(单一玩家),并将其在自身体系中推广。此外,这样独立而容易计算数量的行为,未来也非常容易与减碳相结合。

第二,我们听到了不少商业体系的案例,例如菜鸟和新芽。建立这种体系需要立体的供应链配合,因此通常有两个以上的玩家。这些方面涉及仓库、物流、园区等多个元素的重新设计,也通常容易与大品牌合作,在使用循环物流包装的时候实现可持续性、开包体验、品牌互动等多方面的功能。这样定制化的功能适合大企业,可以进行品牌个性化宣传,不过对于推广循环物流包装可能比较困难。

第三,为了真正实现电商包装的循环利用,仍然需要实现社会合作。在所有罗列出的十几条期望和建议中,与会者(电商、物流、设计等企业)有80%的内容都提到了消费者。我将其归纳为三类:教育消费者(宣传和倡议)、惠及消费者(提供积分体系)、便利消费者(开放站点网络)。
尤其是政府等公部门应当从强制和引导两个角度入手,建立押金制是比较典型的强制性措施,但是目前不具备大规模展开的条件;将快递和包装成本分离收费能够成为引导性的措施,不啻为可以优先考虑的解决方案。

应该说,头部企业,无论是生产、物流、包装等企业,其实已经有不少先驱的案例,作为公益组织,我们应当认可其自身的努力,并努力设计并推动一些新的模式。

在这其中,我还听到了几个特殊案例:
一是耐克的OneBox,即既是内包装又是物流外包装的特殊案例。这个称不上是循环利用包装,却是减少包装用料的一个创新。
二是自带电子墨水屏的包装,替代面单,从而一个包装可以反复使用,并易于实现追踪、保密等功能;
三是模块化的快递包装,易于堆叠或者组合。

在发言的最后,我提到了讨论中的一个有趣的分歧:对于奢侈品的包装,有一组说最不可能实现包装循环利用,因为那些买家不在乎成本,另一组则认为它们质量好而最易回收。在我看来,这两个答案都对,因为奢侈品本质上销售的是它自己的故事和价值观。在自我营销的过程中,奢侈品主观上要打造最高端和引领的形象,并努力维持其塑造的价值观。如果这些价值观依然传统,那么其包装可能傲慢而不兼容,无法回收,但如果有些奢侈品牌能够将再生、环保、循环作为其认可的新价值观并将故事传递于富人,那么可能这些品牌以及消费这些品牌的富人,就可能成为协助众人转变认知和思维的捷径,无论我们是否喜爱或者消费它。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思|Thinking, 普|Mandarin. Bookmark the permalink.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