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F美国办公室正在牵头写一份海洋的旗舰报告,称为Nature Positive Ocean Framework,意在6月份的联合国海洋大会(UNOC)上发布。因此,美国办公室邀请了全球海洋组的多个负责人,以及几个国家的海洋项团队负责人到华盛顿。为期3天的workshop,绝对称得上是我迄今以来参加过的最佳三甲。
要讨论的内容,从技术上说,其实非常困难。全球已经有大量的针对政府、企业的工具和标准,例如TNFD,SBTN,GRI,等等,已经要求政府部门、企业、金融机构进行大量的汇报或者披露工作。这些已有标准虽有相似,但仍有不同,意味着响应这些倡导的机构需要准备不同的材料。因此我们不希望创造任何新的东西。新东西既不会带来实质性改变,也为各个利益相关方徒增工作。希望讨论的是,如何在已有的各类国际条约(GBF、BBNJ)、主流倡议的框架下,为企业提供指引,使其减少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这就对参与人员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必须既要熟悉这些国际条约内容,还要熟悉企业是如何影响生态系统的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如何为相关行业提供足够清晰的指引和建议,使其能够采取避免、减少、修复、促进等方法,改善海洋生态系统,我们这次涉及了海岸带、水产海鲜、航运等方向。
这个会议的引导也非常清楚,分了WHY、HOW、WHAT三天。“WHY”的这天,邀请了包括金融机构在内的4家企业来分享其对于nature positive的理解和努力,同时简单回顾了现有各类框架的大致思路。“HOW”阶段,大家开始考虑策略,即我们的受众为何要听我们的,以及到底我们能提供哪些额外的价值。第三天的WHAT,大家开始分行业设计可以要求企业转型的具体活动。当然,有一些行业已经比较成熟(例如渔业),而航运对于我们这些保护工作者而言又有些陌生。
参会的还有一些外部专家,有深耕业内的保护工作者(例如保护地规划工具Marxan的创始人),或者近似机构的负责人,还有一位斯坦福的博后全程高能输出,而且说的每个点都在理,实是大开眼界。
华盛顿可能真的太贵了吧,大家的宾馆都不含早饭,,所以每天8点钟集体到会议室,吃,早,饭。即使这样,我在方圆3公里内挑了最便宜的酒店,也要110USD……